自去年夏天以來,嚴酷的“冬天”就已經降臨到了中國光伏產業頭上。在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案的關鍵期,中國最大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已於一周之前宣布破產重組。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歐盟即將做出的裁決是什麼樣的,這場“嚴冬”對中國的光伏企業來說,已經造成了實質性、難以恢復的傷害。
中國光伏產業的“冬天”其實並非源自歐洲,而是始自美國。由於中國的光伏企業在短時間內迅猛發展,並向美國市場銷售了大量低價的太陽能電池類產品,導緻美國本土原有的同類產品企業宣布破產,而這些美國企業在宣布破產的同時,指控中國光伏企業的對美出口構成了傾銷和補貼。於是,美國政府率先向中國的光伏產品發起了“雙反”措施,並對中國企業關上了市場大門。接下來,歐盟緊隨其後。在兩大市場進入無門的雙重打擊下,以出口為主的中國光伏企業先是普遍出現虧損,眼下也有企業宣布破產重組了。
在中國的許多地方,光伏產業的落戶和興起都與當地政府的鼓勵和銀行的支持不無關係。因此,中國光伏產業的大起大落,實際上凸現了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本在產業和投資戰略規劃方面還存在欠缺,體現了中國經濟內涵的不成熟性。換句話說,發展速度並不是經濟健康和成熟的標誌。相反,中國光伏產業的興衰以及近年來國內許多其他焦點問題,恰恰提醒了我們在發展問題以及競爭條件下的包容與共贏等問題上的認識水平和政策把握距離真正成熟的大國還有相當的距離。